首页 > 新闻 > 信息

青春志愿红:我的志愿服务故事

作者:游泽伟 | 时间:2022-7-23 12:54:03 | 来源:公益振兴网
 

  一提到乡村,大家的脑海里会想到什么词来形容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宁静祥和,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的和谐氛围,还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琐碎与忙碌……而我对于乡村的形容,用到这几个词——美好与痛苦。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乡村也一直是我忘不掉的一个地方,二十余年的乡村生活既让我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沧海桑田般的繁荣发展,也让我直面阴影处里被遮盖的伤口——那一群乡村孩子残缺、不完整的童年成长!所以,在大学将近三年的青春时光里,我积极投身乡村志愿服务,倾尽所能去陪伴乡村孩子们。

  2020年,我开启大学第一段乡村志愿服务之旅,那年暑假,我报名成为第十四季圆满假期全国千名结伴大使,这个公益活动会从全国各地报名者中筛选出一千名志愿者成为结伴大使,大使的主要任务是深入乡村为孩子们分发北京圆满慈善基金会准备的礼物,并关爱和调研乡村孩子的成长状况。怀着想要为家乡孩子做点什么的初心,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然而,活动名额只有一千个,我随时都有可能落选,可能会失去这次为家乡孩子们争取宝贵礼物的机会,当时心急如焚的我几乎疯狂地在线上报名平台上给基金会留言,以此表明我想要成为结伴大使的真心。最后,幸运的是,我得到了这次机会。

  那年炎炎夏日,我背上一大包礼物,独自前往山区农村,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虽然身心疲惫但是很开心。我对接的小朋友是三位小女孩,她们都很可爱也很爱笑,总是对我报以灿烂的笑容,当我分发完礼物之后,我们还一起打羽毛球,度过欢乐的时光。但是,通过与孩子们交谈,我看到了她们内心的渴望与不幸—-有的孩子家境困难,没有办法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有的孩子母亲外出打工,童年的成长缺少母爱;有的孩子们随父母到城市里生活,东奔西走、居无定所。现在,我仍然记得她们向我诉说的故事。其中有个小女孩,她很可爱,也很害羞,一开始见到我的时候还不敢跟我讲话,后来我们也慢慢地熟悉起来,她的妈妈去东莞打工,只留下爸爸陪着她,当时我问道:“你想不想妈妈呀”,她回答说“我想,我想要妈妈陪在我身边”。就这一句话让我内心受到触动,这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是唾手可得的愿望,而对她来说就是难以实现的奢望,后来,我也不忍心再接着往下问,怕让孩子伤心,又转而问问学习成绩怎么样,平常在家里做什么的问题,欣慰的是,乡村孩子们似乎都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也懂事得让人心疼。交谈得越多,了解得越深,我的内心就如同刀绞一般难受。

  当我要离开的时候,孩子们依依不舍,站在路口招手为我送别。也许在她们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会关爱她们,没有人会和她们交谈,也没有人会突然地送礼物。也是这一次经历,坚定了我投入乡村志愿服务,关爱乡村孩子成长的初心和信念。

  后来,我陆续参加乡村阅读、乡村支教、乡村课堂辅导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2020年下半年的时候,我连续三期担任新浪扬帆公益基金会“扬帆e阅读营”活动的志愿者,每天晚上我都会在线上平台带领乡村孩子们一起阅读,将大学生志愿者的温暖语言化作孩子们热爱阅读、渴望阅读的动力,成为乡村孩子们阅读路上的引路人。对于乡村孩子们而言,父母早出晚归、忙忙碌碌,无暇顾及孩子的精神需求,幸运的是,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繁星闪耀的时候,还有远方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阅读陪伴,这对于孩子们而言是美好的回忆。

  2021年暑假的时候,我报名参加福建义工支教团,前往南平市大干镇中心小学支教,炎炎夏日和蚊虫磨灭不了我们全体支教队员的热情,备课、准备趣味运动会、排练结营晚会……一切一切的付出只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愉快的假期。至今,我时常想起支教的美好时光,想起孩子们牵着我的衣角,跟着我的后面喊着“小游老师好”;想起与孩子们一起打乒乓球,一起在操场上追逐打闹;想起在每天夕阳余晖之下,我牵着孩子们的手,眺望着崇山,讲述远方的诗。对于乡村孩子们来说,虽然,我们的到来是短暂的,我们只是生活中的不速之客与匆匆过客,但能够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永恒与美好的记忆,我想,这就足矣。

  这就是我的志愿服务故事,今年暑假,我也将续写我的服务经历,继续为乡村孩子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继续走到广大农村去,为我的青春时光留下珍贵的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青年榜样,有的扎根基层、有的投笔从戎、有的战斗在抗疫一线,他们将青春投入到社会所需的领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坚定地将自己的大学青春投入到乡村志愿服务中,去给乡村孩子们关爱与陪伴,以大哥哥的身份去和孩子们绘画人生中美好的片段。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对于我而言,没有走出学校、没有脚踏芬芳的乡村泥土、没有直面乡村社会痛楚的春春,是没有意义和不完整的。然而,我也深知我做的还不是很多,但是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微光会吸引微光,以微光之举足以治愈这个社会本就暴露出来的伤口”。作者:游泽伟)

相关新闻

  • 京哈高速上的这场车祸,测出了公益的真心与演技

    近日,京哈高速一起交通事故在摩托车骑行圈及社会舆论场引发热议。21 岁骑手 “山海” 正常行驶时遭恶意别车且对方肇事逃逸,却因经验不足在维权中陷入被动。  事件发酵后,各方反应各异:有机车企业负责人义愤填膺的 “口头声援”,也有公益组织脚踏实地的系统性驰援。…

  • 从数字物流到稀缺钼矿: 刘惠敏、刘兴钢兄妹的产业格局与家国情怀

    近日落幕的 2025(第十七届)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大会上,宝奇(中宝智运(上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惠敏的智慧物流布局引发行业聚焦;而其兄、吉林省金山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刘兴钢掌控的稀缺钼矿资源与深耕十余年的公益事业,更共同勾勒出刘氏兄妹 “数字…

  • 浙江义乌永祥社区与大学生创业团队 “双向奔赴”: 从志愿服务到轻食创业,共拓校地共建新路径

    2024 年以来,浙江省义乌市稠江街道永祥社区与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以泡泡同学为负责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开启了一场从 “初识” 到 “深耕” 的校地合作。从初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到独立运营品牌文化活动,再到如今落地轻食餐饮项目,社区的 “精准护航” 与团队的…

  • 张雪峰:信息破局者的荣光与代价

    当张雪峰的账号在多平台被标注 “禁止关注”,这个曾搅动教育咨询行业的名字,终究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他的出现从来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底层民众对教育信息透明的迫切呼唤;他的沉寂也并非偶然,而是言论边界与商业野心碰撞后的必然结果。  张雪峰最鲜明的价值,在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