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以来,浙江省义乌市稠江街道永祥社区与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以泡泡同学为负责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开启了一场从 “初识” 到 “深耕” 的校地合作。从初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到独立运营品牌文化活动,再到如今落地轻食餐饮项目,社区的 “精准护航” 与团队的 “青春动能” 碰撞出双赢火花,成为基层支持青年创业、激活社区活力的典型案例。
从 “志愿者” 到 “项目操盘手”:团队在社区土壤里快速成长
这场合作的起点,始于 2024 年 8 月。在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老师的牵线下,永祥社区首次接触到泡泡带领的 3 人大学生初创团队,双方围绕 “校地共建、服务社区” 的目标,初步探索合作方向。
同年 10 月,团队正式以志愿者身份融入社区 —— 非机动车“守位行动”整治计划、盲道“彩虹唤醒”公益计划。“一开始是想让学生们先熟悉社区、了解居民需求,没想到他们的积极性和执行力超出预期。” 永祥社区工作人员回忆,团队成员在服务中不仅积累了居民信任,更从 “被服务者的反馈” 中找到成就感,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愈发强烈。
2024 年 12 月,团队迎来关键转折点:凭借前期积累的口碑,他们通过社区项目创投,成功拿下 “夏日草坪·音速青年音乐会” 独立运营权。这场活动最终收获居民热烈反响,也让社区看到了团队的策划与落地能力。此后,团队规模从 3 人扩至 7 人,并拆分出 2-3 人专项小组,分别对接文化活动、志愿服务、项目策划等领域,运作愈发专业化。
2025 年 7 月至 8 月,团队再续 “音乐节神话”,接连策划两场同主题活动,将其打造成永祥社区的特色文化品牌;截至目前,团队累计参与社区各类活动近 50 场,还在 2025 年 8 月拓展至社区夏令营领域,服务边界持续拓宽。
从 “社区服务” 到 “商业创业”:轻食项目背后的 “扶上马送一程”
在社区服务中积累足够经验后,团队将目光投向创业实践 ——2025 年 8 月,经过市场调研,他们决定聚焦轻食餐饮赛道,开启商业化探索。而永祥社区的支持,成为项目落地的 “关键推手”。
“最实际的帮助是场地和设备。” 泡泡介绍,社区不仅提供了创业所需的实体门店,还帮团队租借部分启动设备,大幅降低了初期投入成本。为帮门店打开知名度,社区还主动对接资源:将轻食店与面向楼宇青年的 “饭局” 活动绑定,为门店带来首批客源。
目前,团队已为轻食项目投入自有资金约 6 万元。因店铺升级装修,门店于 2025 年 9 月暂时闭店,计划 10 月重新营业。“闭店期不是停滞,我们在做‘自我充电’—— 系统学习餐饮运营知识、复盘市场策略,为后续正式运营打基础。” 泡泡说。
机遇与挑战并存:团队盼 “持续赋能”,社区绘 “扶持蓝图”
尽管成长迅速,但大学生团队的短板仍较明显:初期开展社区活动时,因经验不足导致活动形式与居民需求脱节;进入餐饮领域后,又面临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 “商业课” 的挑战;而从 “执行活动” 到 “运营项目” 再到未来规划的 “社工机构”,更需要商业管理、非营利组织运营等专业知识的支撑。
针对这些需求,永祥社区已明确未来扶持路径:一方面,持续发挥平台优势,定期组织创业沙龙和专题讲座,邀请市场监管、餐饮行业协会、财务管理、品牌营销等领域专家,为团队提供系统化商业培训;另一方面,针对团队 “成立社工机构” 的长远目标,安排专业人员进行 “一对一” 业务指导,并开放社区治理项目实践机会,帮团队积累实务经验。此外,社区还将协助对接商业合作、宣传推广、公益项目等资源,并在团队遇到挫折时给予心理支持,增强其抗压能力。
双向奔赴见成效:校地共建探索 “青年成长 + 社区发展” 新范式
回顾这场合作,永祥社区与大学生团队的 “双向奔赴” 已形成良性循环:社区通过提供实践平台、资源倾斜和关怀,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门槛与风险;团队则以创意、活力和执行力,丰富了社区服务内容、提升了文化氛围,还计划通过 “轻食店盈利反哺社工服务” 的模式,探索可持续服务社区的新路径。
“未来,我们短期目标是让轻食店稳定盈利、实现自我造血,长期则希望在两年内成立专业社工机构,更深入地服务社区。” 泡泡的愿景,与社区的期待不谋而合。
随着轻食店重新营业进入倒计时,以及社工机构规划的逐步推进,这场校地合作有望成为更多基层社区的参考样本 —— 用 “社区搭台、青年唱戏” 的模式,既助力青年实现创业与公益理想,也为社区发展注入持久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