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信息

清华大学刘冰奖获奖人郑泽东丨肩负责任、做好传承

作者:魏勇 | 时间:2025-8-7 9:32:37 | 来源:清华大学
 

当得知自己获评2024年度刘冰奖时,郑泽东老师第一感觉是非常温暖,同时也非常感慨,因为“刘冰奖”是颁发给“离开学生工作系统的教师身份辅导员”,这意味着离开了一直工作的学生工作系统。

1754530683386.jpg

郑泽东老师自从2009年担任学生工作组组长,再到担任党委副书记,中间只短暂离开学生系统一年多。如果再算上给2003年给本科生做辅导员,在20多年的时间里有接近14年的辅导员经历,辅导员的工作已经深度融入了郑泽东老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2023年12月卸任党委副书记后,他仍然时不时会想起学生工作的点滴,看到各种学生活动的通知、微信推送时,仍然时不时泛起心底的小激动,仿佛自己仍然没有离开这个积极向上,具有高度使命感、极强凝聚力和认同感的辅导员集体。当被通知获评“刘冰奖”的时候,郑泽东老师认识到自己好像真的“离开”了,心里涌起了很多的留恋,也有一丝伤感。

辅导员是具有高度使命感的集体

2003年,郑泽东老师第一次担任本科生辅导员,跟刚入学的同学们打交道,看着同学们逐步认识清华、熟悉情况,并慢慢成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辅导员岗位的使命感。尤其是参加工作以后,在校园里、在会场里,总会不经意间听到一句“郑导”,看到熟悉的脸庞已经成长为行业的骨干,他感受到了深深的认可。同学们会跟他谈起辅导员带他们军训,串寝监督他们学习,一二九、甲团、白光杯……虽然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但是辅导员的职责同样拓展到了学业、生活等方方面面。虽然辅导员只虚长他们几岁,但是辅导员们一方面努力学着怎么做辅导员,一方面也在看着他们的快速成长。清华的本科辅导员跟学生住在一起,无形中又多了很多跟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926f1cdf1f8978aa5648a81125080c7

2017年与担任辅导员时所带的部分同学合影

在清华参加工作后,郑泽东老师又先后担任学生组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务,成为学生工作系统的一个“老人”。看着这些年一代又一代学生走到清华园,又从清华走出去奔赴远方。他认为,时代赋予了这些年轻人不同的特点,既给他们的辅导员工作队伍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带来了新的思想。

在清华,当被问到谁对同学们的帮助最大时,绝大部分同学都会脱口而出是“辅导员”。在每年的新辅导员面试中,郑泽东老师最常问的问题是“你为什么选择做辅导员”,听到最多的回答是“因为我在学期间辅导员对我的帮助最大,我对辅导员的工作最认可,所以我也想做辅导员”。这或许就是一代一代辅导员的使命感的传递。

辅导员是做好清华传承的载体

郑泽东老师回忆到,自己在清华园已经待过了25个春秋,在清华待过的时间已经远超过他在故乡的时间。近年,他又担任电机系校友会的秘书长,与不同年龄段、不同岗位的校友有了更多的交流。他说:“我们会看到,一代代清华人虽然被铭刻了不同的时代印记,但是他们身上都有明显的清华特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在学生系统中,大家对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并且愿意通过思政、甲团、体育、文艺、社会实践等各种载体去不断传承清华精神。2014年,电机系同学发起了“梦之网”社会实践项目,同学们来到四川甘孜州的贡嘎山下,在海拔4000米的玉龙西村,发挥专业特长为无电小学搭建光伏微电网,高原教室亮起的明灯为藏区的孩子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此后,电机系师生又先后到四川阿坝州、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等搭建光伏微电网,受到社会的关注,也得到了诸多企业的支持。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3b05de457010d897b7a8d0686087283

2016年在四川壤塘与梦之网社会实践学生合影

辅导员是清华育人的重要阵地

又红又专是清华人的优良传统,曾任辅导员的吴邦国学长回清华视察并跟同学座谈时曾说:“做辅导员不吃亏!”做辅导员的经历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对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学会与人、与社会打交道,对一生的成长都很有用。曾担任清华学生会主席的朱镕基学长也曾深情说到“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身难忘”。他也曾回忆到,四十多年前,母校电机系主任章名涛教授在一次会上对我们讲过这样一段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并为电机系题词:“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可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辅导员、学生干部,这些工作经历,都是清华学生长才干、学为人的重要途径。

2019年国庆70周年,郑泽东老师受命担任国庆游行方阵的大队长之一,三个多月的训练,无数个不眠之夜,当听到歌声“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在长安街响起,当看到铁甲洪流和战机轰鸣飞过,当列队走过天安门的那一刻,同学们在队伍中沸腾了,那种由衷的自豪感油然而起。好多当年一起训练的学生,后来也成长为辅导员,现在已经在各个岗位上成为重要力量,郑泽东老师认为这就是担任辅导员在工作中育人的重要体现。

c689ecc162ed9d13ee5bd3a8049b96c

2019年与国庆游行方阵的同学合影

2023年是清华大学双肩挑辅导员制度70周年,七十年来,清华辅导员已经成为清华大学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不仅培养了一批扎根基层、投身公共服务事业的优秀学生,更有一大批成长为了学术新秀、行业精英,辅导员群体是大学又红又专的清华底色的重要体现。辅导员身上体现了“育人”与“育己”的有机统一。

郑泽东老师说,导员经历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这不会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教书育人是清华教师的第一职责,辅导员的工作作风是‘特别有信念、特别有情怀、特别有担当、特别有活力’,相信辅导员的经历将是我教书育人生涯中的重要历练和基础,辅导员队伍也将成为我们未来工作的重要助手。”

获奖人简介

郑泽东,男,2009年以来历任电机系党委学生组长、党委组织委员、电机系党委副书记、副系主任、系校友会秘书长等职务,现任电机系党委书记、长聘副教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曾获林枫辅导员奖、清华大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清华大学优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地区高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国庆70周年活动先进个人、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相关新闻

  • 当比较成为利刃:青少年心理危机下的家长反思与利他精神的救赎

    一则四川青少年恶性案件的热搜,让 “青少年心理健康” 再度成为热议焦点。当人们习惯性将问题归咎于学校心理辅导缺位、社会支持不足时,我们更该直面一个被忽视的真相:家庭,这个本应是心灵港湾的地方,有时正以 “爱” 的名义,悄然催生着心理的阴霾。那些 “你看人家…

  • 京哈高速上的这场车祸,测出了公益的真心与演技

    近日,京哈高速一起交通事故在摩托车骑行圈及社会舆论场引发热议。21 岁骑手 “山海” 正常行驶时遭恶意别车且对方肇事逃逸,却因经验不足在维权中陷入被动。  事件发酵后,各方反应各异:有机车企业负责人义愤填膺的 “口头声援”,也有公益组织脚踏实地的系统性驰援。…

  • 从数字物流到稀缺钼矿: 刘惠敏、刘兴钢兄妹的产业格局与家国情怀

    近日落幕的 2025(第十七届)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大会上,宝奇(中宝智运(上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惠敏的智慧物流布局引发行业聚焦;而其兄、吉林省金山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刘兴钢掌控的稀缺钼矿资源与深耕十余年的公益事业,更共同勾勒出刘氏兄妹 “数字…

  • 浙江义乌永祥社区与大学生创业团队 “双向奔赴”: 从志愿服务到轻食创业,共拓校地共建新路径

    2024 年以来,浙江省义乌市稠江街道永祥社区与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以泡泡同学为负责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开启了一场从 “初识” 到 “深耕” 的校地合作。从初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到独立运营品牌文化活动,再到如今落地轻食餐饮项目,社区的 “精准护航” 与团队的…

返回顶部